来源:首盛国际 时间:2025.07.14 阅读文本仅需5分钟
近期,多地建筑工地起重设备事故频发,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,再次为工程安全管理敲响警钟。作为专业的工程咨询机构,首盛国际工程咨询集团依托深厚的行业实践与法规研究,深度剖析起重设备安全监理的核心要点,强调监理在构建施工安全防线中的关键作用,并呼吁各方切实履行安全主体责任。
事故暴露监理核心职责缺位,法定责任边界清晰
首盛国际安全专家团队基于对大量事故案例(如塔吊基础沉降倾覆、施工电梯螺栓脱落、吊笼钢丝绳断裂、汽车吊触碰高压线等)的统计分析指出,起重伤害在造成群死群伤的较大及以上事故中占比高达23%以上,仅次于坍塌事故。深入分析事故原因,监理环节的管理漏洞往往是重要诱因:
资质与方案审查流于形式: 对特种设备检测报告、操作人员证件(如Q1/Q2证)、吊装单位资质审查不严;对危大工程(如起重设备安拆)专项施工方案审核不细,未能发现荷载计算错误、吊点设计不合理等关键缺陷,对专家论证意见落实跟踪不足。
设备进场验收走过场: 未严格核查设备制造许可证、合格证、型式试验报告等准入资料;忽视钢丝绳磨损、限位器失效等设备实体隐患;对地基承载力等基础验收记录核查缺位。
过程旁站与监督失效: 未对关键环节(如安拆、顶升、大件吊装)实施有效旁站;对违章操作(如超载、斜拉斜吊)未能及时制止;对特种作业人员人证一致性核查不力。安全交底与隐患处置不力: 未有效监督安全技术交底的覆盖面和真实性;对发现的重大隐患,虽发出整改通知但缺乏有效跟踪,或未按规定及时向建设单位和主管部门报告。
首盛国际强调,《特种设备安全法》、《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》、《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》(37号令)等法规体系已清晰界定监理安全责任边界。总监理工程师未按规定审查方案、未要求整改、未及时报告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情况等,将面临个人罚款及追责。司法判例显示,监理单位因未履职导致重大事故,可能承担刑事责任。
首盛实践:构建全流程、可追溯的安全监理体系
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,首盛国际在起重设备安全监理实践中,建立起一套“预防为主、过程严控、追溯可查” 的体系化解决方案:
严把准入关: 制定详细的设备、人员准入清单,采用“原件核查+台账管理”模式,确保人证相符、设备合规。
方案深度审查: 聚焦安全技术措施,严格对照强制性标准,利用专业模板确保审查无遗漏。
强化过程管控: 运用关键项旁站检查表(涵盖吊装令核查、地基检查、螺栓紧固力矩抽检等)、危险作业旁站记录模板,确保监督标准化、痕迹化。严格执行隐患分级处置流程(口头警告→监理通知→停工令→上报)。
落实“12项必查项”: 将力矩限制器、防风锚定、吊索具状况等关键安全装置检查清单化、常态化。
善用技术手段: 推广BIM技术进行吊装路径模拟碰撞检查;利用塔吊安全监控系统(黑匣子) 实时监测运行数据(力矩、幅度、高度等),提前预警异常。
完善证据链管理: 规范书面整改通知单、隐患报告记录的格式与存档,确保履职过程可追溯,为厘清责任提供关键依据。
使命驱动:为青山绿水家园筑牢安全基石
“正直、专业、严谨、务实”是首盛国际的核心价值观。我们深刻认识到,安全监理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,责任重于泰山。首盛国际将持续专注工程咨询服务,以“做好咨询服务,缔造精品工程,为建设青山绿水美丽家园不懈努力” 为宗旨,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,与建设各方携手,共同筑牢起重设备安全防线,有效遏制安全事故发生,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,推动行业安全、高质量发展。
咨询热线
400-807-2728电话咨询
在线咨询
微信咨询